2014年8月14日星期四
外籍幫傭-台灣“長期照護服務法”服務體系納入家屬和外勞
,截至去年底,島內共有71萬名失外籍廠工能者,其中65歲以上失能者就有45萬人,平均每個失能者需要1。4人來照護外籍幫傭,影響家庭可能超過百萬。在台“立法院”審議四、五年、攸關島內民衆老年生活質量的“長期照護服務法”草案,上午完成初審。除了失能者照護,也將家屬(家庭照顧者)列入服務對象,可獲得更多社會支持及關懷。
,值得一提的是,“長照法”草案也將外籍看護工納入長照服務體系,長照新制上路後,除了雇主聘用之外,失能者家屬也可向長照機構提出申請,由機構派出訓練合格的外籍看護工至家中服務。島內勞工團體對此態度一向保留,未來在“院會”審議,勢必還有一番拉鋸。
台“衛福部照護司司長”鄧素文指出,“衛生福利部”下半年會將“長照保險法”草案送至“行政院”,與島內民衆健康福祉相關的長照體系才能長久健全。
對于“長照法”草案通過初審,“衛生福利部部長”邱文達感到相當高興,他指出,“長照服務法”草案是“根本大法”,推動四、五年之久,終于在今年通過“立院”初審。他感謝“衛環委員會委員”能夠不分藍綠,一起努力參與此“法”修訂,讓草案內容更爲完備,符合民衆需要。
據悉,需要長照的人數衆多,但島外勞仲介內過去長照無專責“法令”。“長照法”草案則明訂長照服務內容、相關服務人員、機構,可有效掌握服務質量。其中,外籍看護工是否納入長照體系,一直是爭議焦點。鄧素文認爲,島內民衆未來聘用外籍看護工的管道將更爲多元,除了自行聘用,也可向長照機構提出申請。
草案規定,長照機構可以事先訓練外籍看護工,提高照護質量,有需要的民衆可向長照機構提出申請,以時數來計費,外籍看護工不用與雇主同住,可減少許多麻煩。部分“委員”則認爲,新制上路後,希望所有新進台灣地區的外籍看護工都由長照機構統籌訓練,維持一定的照護質量。
2014年5月11日星期日
外籍幫傭-老年病人全程看護模式 補齊老年醫療服務短板
日前,“老年癡呆患者長期照護體系外籍幫傭建設及關鍵技術研究”港澳台合作項目在浙江正式啓動。未來兩年,浙江將在杭州選擇多家試點社區和養老機構,讓台灣先進經驗和成熟的失智症照護體系在大陸落地。
新舉措,引發了人們的熱烈關注。然而面對洶湧而至的“銀發浪潮”,針對老年癡呆症的這些舉措不過是一個側面。而通過它折射出的,卻是我國老年醫療服務缺失的現狀。
那麽,怎樣才能補齊老年醫療服務缺失的短板,讓夕陽更美好?就此展開了調查。
“返老還童”的照護尴尬
“我父親現在可謂是‘返老還童’了。”提起自己的父親,家住杭州城西的陳先生笑著說。但在笑容背後,隱藏不住的無奈與心酸呼之欲出。
陳先生口中的“返老還童”,其實是指阿爾茨海默病,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癡呆,多見于60歲以上的老人,主要表現爲短期記憶喪失,處理熟悉的事物出現困難,語言表達或理解有困難,情緒、性格和行爲的異常改變等。
陳先生無奈地說,“他(陳父)現在幾乎什麽都記不住,必須有個人時時刻刻跟著。在家裏燒水忘記關煤氣是常事兒,真的很危險。出門更得有人陪著,不然就會走丟,去年上半年就走丟了一次,多虧了好心人送回來。”
陳先生告訴,現在養老院也不敢送進去,經常能聽到老人從養老院走失的事。“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24小時陪著老外勞仲介人。”陳先生說。
陳先生的擔憂不是沒有原因的。今年2月,一位住在杭州市益壽院敬老院,已經68歲的鄭大伯,從錢江二橋江壩上墜落,造成右肩和左膝骨折。事後,鄭大伯都說不清楚自己怎麽掉下去的。
陳先生父親和鄭大伯的照護現狀,正是當前整個老年人群體醫療服務的縮影,而這種“尴尬”,在老齡化問題愈發突出的今天,更令人擔憂。
人民副院長于恩彥教授是中國老年癡呆及相關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委,他說,中國未富先老,而老年癡呆的患病與年齡直接相關。據統計,我國60歲以上人口老年癡 呆發病率爲5%,70歲達10%,80歲達20%,90歲則高達40%。中國是老年癡呆重災區,中國老年癡呆患者占亞太老年癡呆患者的40%。
而據他介紹,老年癡呆症起病隱匿,早期常被患者外籍廠工本人、家屬,甚至是非神經精神專科醫生所忽視,就診時多數患者病情已經處于中晚期。一項網絡調查顯示,僅有17。79%的人能正確識別疾病的初期症狀,而疾病初期的就診率僅爲25。56%。
未來失智老人的養老模式
“我國有600萬~1000萬失智老人,對這些老人的長期照護體系存在種種突出問題,消耗高昂的人力成本和經濟成本不說,還缺乏一系列技術規範和標准。”對于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照護,浙江院長嚴靜有些憂心。
嚴靜說:“這項和中國台灣耕莘合作,探索與健全對失智、失能老人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研究十分緊迫和必要,能爲我國養老體系的建設起到示範和推進作用!”
據了解,耕莘是台灣最外籍看護先開始做失智老人的照護工作,已有20年經驗。浙江副院長金肖青爲描繪了未來針對失智老人的養老模式。
失智老人的養老,將以家庭照護爲主,所在社區將提供三種類型的服務:半托、全托和鍾點工。
半托,就是在社區設立失智老人照護中心,白天將這些老人送到照護中心,晚上等家人下班後,再把他們接回家。
鍾點工,就是上門服務,如果家裏有人照護失智老人,社區將提供經驗豐富的看護人員,上門傳授照護技巧。
全托,即針對那些有攻擊行爲的失智老人,這些老人日夜顛倒,常攻擊人破壞東西,就需送到社區24小時看護中心,中心會通過一些特殊的訓練技巧,幫老人糾正行爲。
金肖青說:“都說越老越像孩子,特別是失智老人,他們更像需要照護的孩子,今年上半年將在杭州各地社區走訪了解,力爭今年6月份在杭州選定部分社區,設定兩個24小時的全托機構,以及4個日間服務的機構。”
2014年3月3日星期一
外籍幫傭-新科“立委”外籍看護不告而別 至今行蹤不明
國民黨不分區“立委”楊玉外籍看護欣今(20)日召開會,說明她的不告而別一事。楊玉欣說,因爲她的外籍看護多次違反工作規範,她不知道仲介和警方未來會如何處理,但如果一直找不到人,時刻需要有人外籍廠工照護的她,在半年內就無法繼續申請看護,這突顯出現行法令制度的缺陷。
楊玉欣說,她的外籍看護曾多次違反與仲介的協議,私下辦了手機,又說謊,甚外籍幫傭至謊稱雇主動手推她,因而才協議將她轉出給其他雇主,但她卻在2月29日不告而別,至今仍行蹤不明。
“照護者和被照護者在一起的時候,誰是弱勢?”楊玉欣指出,不只是身障失能的被照顧者處在弱勢的地位;遠從外國飄洋來台的外籍看護也需要承受語言、文化、精神的調適與壓力。
楊玉欣說,外籍看護來到陌生的國家與家庭中,在各方面都需要調適與輔導,但當局與政策在這方面卻沒有著力,卻只讓身障者的家庭來承擔,對外籍看護和身障者家庭來說都是極大的壓力,她會認真思考如何在社會福利法案方面外勞仲介改善這個盲點。
订阅:
博文 (Atom)